日前,民政部最新发布的《2021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》显示:2021年全年,我国依法办理结婚登记764.3万对,比上年下降6.1%;结婚率为5.4‰,比上年下降0.4个千分点。现代生活节奏加快,婚育观念也逐渐改变,与恋爱时的风花雪月不同,情侣步入婚姻殿堂,难免要面对诸多现实问题。有人推迟了结婚生子的计划,有人选择“不婚”或“丁克”的生活方式,也有人选择脱离“围城”恢复单身。
大众对婚姻的态度越来越开放,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用单纯的年龄数字框定自己的人生。对个人来说,婚姻是件人生大事;社会层面而言,个人婚姻选择的变化也会带来诸多连锁效应。更多的年轻人不再急着结婚,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?又隐藏着什么样的问题?为初步了解身边圈子大家的婚恋观和婚姻状态,我们通过MedSPSS问卷服务模块做了一份问卷调查,共回收174份有效问卷,并采用MedSPSS数据分析模块做个简单的问卷分析。
问卷主要分为量表型问卷和非量表型问卷,我们本次收集的“婚姻及婚姻观念调查问卷”为非量表型问卷,该问卷主要以普通的单选和多选为主,这类问卷题目的分析一般较为繁琐,很多数据分析初学者在做这类问卷分析时,经常不知如何着手。针对本问卷,我们分别基于未婚人士、已婚人士和离婚人士所涉及的问卷题目,厘清要研究的问题,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,整理出如下图所示的分析思路,以便于问卷分析初学者借鉴学习。以下我们将选取分析思路示意图中部分问题进行分析,并给出简单的分析示例。
受访者画像分析,主要对收集来的数据样本进行个人基本情况的频数分析,包括受访者的性别、年龄、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的分布情况等,我们采用描述性分析进行受访者画像分析。
本次回收的174份有效问卷里参与本次调研的女性占比71.26%,男性占比28.74%;从年龄段来看,40.23%的人在31-40岁区间,其次为20-30岁区间,占比36.78%,41-60岁人群占比为21.84%,60岁以上人群占比最低。受调者的文化程度分布,本科学历的占比48.28%,其次为大专,占比19.54%,研究生及以上人群为16.09%。本次调研中,已婚参与者达到了63.22%,未婚参与者占比28.74%,离异和离婚后再婚的人群比例较低。
未婚原因为多选题型,我们采用帕累托图进行分析,该图可根据未婚原因发生频率的大小排序进行绘制,用来反映各原因累计的占比情况,通过该图形可找出未婚最重要的原因。
通过分析可以看到,有6项未婚原因的累积加和占比达到了80%,主要是“缘分未到,未有合适对象”、“结婚成本太高”、“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”、“先以事业为重”、“害怕婚姻责任及结婚后丧失自由”和“生活的压力太大”,其中,前3项(“缘分未到,未有合适对象”、“结婚成本太高”、“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”)的累积占比就达到了50%,这是该批受访者未婚的重要的原因。
打算何时结婚?什么样的人群又倾向于不婚?不同的未婚人群,针对婚姻的期许也存在不同。针对未婚人群,我们将其年龄划分成“30岁及以下”和“30岁以上”,通过交叉卡方分析不同“年龄”与“结婚计划”之间的差异关系。同时,我们针对“文化程度”和“结婚计划”也做了相似的分析。
通过交叉卡方分析可以看到,“不同年龄”和“文化程度”对于“结婚计划”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(p0.05)。
30岁以上人群中,较多的人选择“在1-2年内结婚”,其次选择“在3-4年内结婚”,超过了“较长时间不打算结婚”和”无婚姻计划”的人群分布。说明超过30岁,结婚还是在大部分人的计划中的。而30岁及以下人群,则较多的选择“在3-4年内结婚”,也有一些人选择“不婚主义”。从文化程度来看,大专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,更倾向于“不婚主义”或尚未考虑清楚自己是否要结婚。
要想结婚,首先得有心仪的结婚对象。随着社交平台的多样化,年轻人认识彼此的途径比过去更多了。哪些相识方式更靠谱,成婚可能性更高呢?我们可以从当前的已婚人群中探知一二。
通过条形图分析显示,40%的已婚者是通过“亲友介绍”认识现任伴侣,27.27%是通过“朋友、同学“渠道认识现任伴侣,20%表示是在工作中接触认识,只有5.45%是通过社交平台,如QQ和微信认识对方。这说明在当代,传统的认识渠道仍为主流,要想结识对象,依靠传统的方式或许成功率更高。
未婚人群未婚的原因主要为“缘分未到,未有合适对象”和“结婚成本太高”,那已婚人群又主要因什么而结婚呢?除了可以用频数和常规的图表分析之外,还可以用矩阵树图(每个矩形的面积代表了各原因在整体中的比重)来进行分析。
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在最好的年纪,遇到一个情投意合的人,然后顺利地走进婚姻,只是愿望和现实之间充满了各种悬念。根据矩阵数图的分析结果来看,“因为爱情”是多数已婚人群选择结婚的主要原因。除了因为爱情,也有很多人是因为“年龄大了”、“谈恋爱太久了”、“家人催促”而步入婚姻。
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的人群,在对待婚姻危机时的处理方式有什么不同?我们采用多重对应分析法来分析年龄、文化程度、婚姻处理方式之间的关联。(多重对应分析法是一种对应多个分类变量关联关系的研究方法,采用了图形化分析和呈现的方式,其不用涉及到假设检验,不用得到确切的统计结论,但是结果较为直观,对结果的解释也更加容易。)
从多重对应分析可以看出,文化程度为“高中”的人群,在婚姻快走到尽头时,倾向于“因孩子而选择不离婚”;文化程度为“大专”的,当婚姻快走到尽头时,则是倾向于想办法“挽救婚姻”;“20-30岁”的人群,即使不愿离婚,无法挽回时还是会选择离婚。
美国社会学家艾里克·克里南伯格在《单身社会》一书中曾描绘这样的场景:“对于那些正在崛起的新一代充满抱负的年轻专业人士而言,二三十岁确实不是结婚成家的好时机。相反,这是投身学校和工作的最佳时机,并希冀能因此有所作为”。
如今,中国有超过5800万人过着“一个人的生活”,其中20至39岁的独居青年达2000万。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,独处变为一种常态。他们受教育程度高,独立性强,在婚恋问题上宁缺毋滥,不愿将就,一定要“确认过眼神,遇上对的人”,三观、性格、外表、经济条件和学历水平都是寻找人生伴侣时考虑的因素。三观一致是幸福婚姻的保障吗?什么才是成就幸福婚姻的必要条件呢?后面我们将分享不同婚姻状态人群的婚姻观,看看大家是如何理解和看待这些问题。
上一篇:婚姻调查报告3篇docx
下一篇:出轨证据哪些法律承认
深圳侦探调查网站技术支持:wan190547377 非商用版本
深圳侦探调查网站技术支持:wan190547377